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,也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时代。
公元304年,晋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,政治、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,这一变革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。在中国历史上,从公元304年到439年间,中国北方出现了十六个国家,统称为“十六国”。这里的“国”,并不是以往意义上的一个大一点的区域和国家,而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斗争、国家的建立与覆灭,大多数都是处于游牧民族的地盘上。
在指南针、造纸术以前,民族的关系主要是武力征服,十六国期间正值南北朝,游牧民族在与汉族接触中逐渐汲取汉族文化的精髓,并率先诞生尚武、侍奉天命、忠诚、战斗的青年文化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逐步摆脱了惯常的游牧生活方式,融入了汉族文化体系中并最终成为中原社会的一部分。
虽说是一个较为黑暗和混乱的历史时期,但是也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文化交流互通的时代。这一时期的文化被成为“十六国文化”或“鲜卑文化”,不同于隋唐后鲜卑封建文化的死板,十六国文化体现对胡汉的文化呈逐步融合状态,这是一种“支夏”的文化体现,中国的多元文化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深化,也为中原历史王朝的形成与巩固奠定了基础。
可以想象的是,十六国时期的文化传承,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或许,十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其作为“支夏”文化素材的奠定,这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,也为历史的长河增添了一份奇妙而多元的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