糕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中国许多地区是不可或缺的美食。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“糕”(gāo),又称“果”。
糕点在汉代已经比较普遍,尤以南方地区较为兴盛,各种糕类遍布大江南北。而“糕”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《战国策》中。“战国策”的记载,将发展早期的“糕”称为“枣糕”,因为最初的原料是糯米、枣和松子等。糕点除了甜味的,还有咸味的,如广东的腊味糕、粉粿,河南的黄金糕等。
中国的糕点文化不仅体现了地域特色,还体现了传统习俗和节日文化。如南方人过年时的年糕,象征着团圆和富饶;端午节时的粽子和蜜枣糕,寓意着纪念屈原和缅怀先人等。糕点也常常用于行礼馈赠,代表着祝愿、感恩和友好等。